本课是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总起课后的第一个指导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实践课,本单元主要是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测量气温》从学生生活的环境出发,逐步深入地安排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通过操作练习,让学生学会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方法。第二部分,通过讨论,认识到知道准确的气温有什么作用。第三部分是动手活动,测量不同地方的气温,发现不同情况下的气温并不相同。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气温已有了定性描述,能用多种词汇描述气温的高与低,然而缺少对气温的定量观测,不知道气温是如何测出来的?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气温通常用气温计来测量。
2.认识气温计,能正确读、写温度。
3. 认识到气温作为天气要素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
1.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通过测量气温,发现不同情况下气温的差异性。
科学态度:
1.培养学生有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有标准化的科学测量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发现气温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更好的了解气温变化,就能更好的过好自己生活。
【教学重点】
气温计的用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测量气温的实验,理解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气温计,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大家今天穿的衣服是谁帮你决定的?
2.生:妈妈爸爸。
3.师:那你知道爸爸妈妈是根据什么来准备你们穿的衣服吗?
4.生:温度。
5.师:温度不光光可以影响到我们穿衣,温度对天气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它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气温。
[设计意图:通过询问学生穿衣的准备,拉近学生与气温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用工具测量)
1.师:你有什么好办法测量出今天的气温?
2.生:用工具。
3.师:对,要使用气温计这个工具来测量!

(一)认识气温计的构造
1.师:(展台展示气温计)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支气温计。请仔细观察,告诉我气温计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生:有数字和刻度。
3.师:你能指一指吗?(生上台指。)
4.师:我们把它叫做刻度。
5.师:还有什么?你来!
6.生:红红的东西。
7.师:是液柱,它在哪里跑?
8.生:那儿。
9.师:哪儿?你可以上来给我指一指吗?(生上台指。)
10.师:这个是玻璃管。红色液体是从哪里跑出来的?你知道,你说!
11.生,从最底下的玻璃泡跑出来。
12.师:你能来指一指吗?(生上台指。)
13.师:这个,我们叫做装有红色液体的玻璃泡,它可以感受温度,周围的温度升高了,里面的液柱会往上跑。
14.师:还有没有啦?
15.生:有一个C。
16.师:是C吗?
17.生:不是,左上角还有一个小圆圈。
18.师:大写的C左上角还有一个小圆圈,这是温度的单位,有谁认识的吗?
19.生:摄氏度。
20.师:这个(℉)呢?
21.生:华氏度 。
22.师:温度虽然有两个单位,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习惯用的是摄氏度,有时候为了方便。我们还常常把摄氏度称为度,三十七度就是三十七摄氏度的意思。
23.师:(拿起)再看看它是有什么材料构成的?所以使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 ?
24.生:轻拿轻放。
25.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交流,我们发现气温计的构造是由装有红色液体的液泡、 玻璃管以及刻度这三个部分组成。

(二)温度读法和写法
1.师:(出示零摄氏度的气温计)会读吗?
2.生:零摄氏度。(教师出示读作零摄氏度)
3.师:读完了,还没结束,我们还需要把数据记录下来,写作0℃。
4.师:(出示三十八摄氏度)这个呢?怎么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说。
5.师:是不是这样子呢?我们来看看一小格代表几摄氏度?以0℃到10 ℃这一个大格为例,一大格是10摄氏度,里面有几小格?
生:10小格。
6.师:那一小格代表几摄氏度?
生:一摄氏度。
7.师:一切从零开始,看它跑了多少小格?
生:38小格。
8.师:他读对了吗?(板书读作三十八摄氏度),写作?(板书38℃)
9.师:这个呢?(出示零下六摄氏度)
生:零下。
10.师:零下多少摄氏度?
11.师:还是一切从零开始,(手指),零下,从下走,走了几小个格?
生:六小格。
12.师:是零下几摄氏度?
生:零下六摄氏度。(教师板书零下六摄氏度)
13.师:写作?(板书-6℃)
14.师:大家会读会写了吗?真的吗?我们借助气温计模型来练一练。
15.师:出示气温计模型(12℃),你能读出和写出气温计模型上的温度吗?
生:能!
16.师:写在纸上。
17.师:这个呢?(出示零下一摄氏度)
18.师:老师说具体的气温,你们就在气温计模型拉动红纸片表示出来。
19.师:42℃。-11℃。生拉动红纸片表示,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三)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1.师:模型上温度的读和写,大家都基本掌握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又该如何使用气温计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计的方法。
2.师:拿——用手轻轻拿住刻度板,不用手捏住液泡也不能用嘴巴对着液泡呵气如对着 液泡呵气,或者用手捏住液泡,这些行为都是错误的。
放——可以水平放置,也可以竖直放置。
等——等上2-3 分钟,等红色液柱稳稳的停在那里,不在上升也不再下降。
我们就再看。把你的视线和红色液柱最高点保持齐平,在一条笔直的直线上,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幅图。明白了吗?视线要和红色液柱最高点相平才能读出来准确的数据。
3.师:这里有几个小朋友的看法,我们来一起判断一下谁对谁错?
4.生:小明正确,小丽和小强错误。
5.师:我们应该向哪个小朋友学习?小丽和小强他们没有做到?
6.生:视线与液柱最高点相平。
[设计意图:认识气温计的构造、温度读法和写法都是为了气温计的用法打基础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气温计的用法,才可以去测一测不同地方的气温,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三、知道气温有什么用(重要性)
1.师:我们学会了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是为了测量气温。那气温对于生活有哪些影响,你能说一说吗?能不能说的具体一些,举个例子呢?
2.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温度,能不能结合你自己来说一说!0℃ 以下
3.生:很冷。
4.师:如果这时候你穿得比较少,会生病吗?
5.生:感冒生病。
6.师:路面的水会?
7.生:结冰。也可能会下雪。
8.师:这时我们要合理提前安排我们出行时间,以免耽误行程。
9.师:40℃呢?
10.生:会中暑。
11.师:26℃ 呢?这个气温你觉得怎么样?
12.生:不太热也不太冷。
13.师:比较舒适,这也是空调最省电的温度。
14.师: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准确的气温,你觉得会给我们造成什么影响?
15.师:看来知道准确的气温是很有必要的,更好的了解气温变化,就能更好的过好自己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到知道准确的气温有什么作用,从而顺利展开下面的活动。]

四、测量不同地方的气温(差异性)
1.师:你觉得室外的温度一样吗?
2.生:不一样。
3.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验证?
4.生:实验。
5.师:室外我们可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气温?
6.生:阳光下、背阴处、草地上、地面上。
7.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团队出室外测量,注意安全。
8.学生选择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阳光下、背阴处、草地上、地面上,并记录数据。
9.汇报数据并分析。
室外的气温相同吗?哪儿的地方气温高?哪儿的地方气温低?
你有什么发现?
10.学生说发现,测量地点不同气温不相同这一科学规律。
11.师:为什么不一样?生地点不一样。
12.师:地点不一样,所属的测量条件也不一样,像向阳处有就有太阳直射,背阴处没有太阳照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观测地点:阳光下、背阴处、草地上、地面上测量得到数据从而通过数据发现不同情况下气温的差异性这一科学规律。]
五、课后研究用自己学到的测量方法,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并及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将测量气温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科学素养。]